今天与一位资深敏捷专家吃中饭,聊了下现在的情况,交流对敏捷的认识。现在我们缺乏价值的识别能力,同时也缺少链路级的视野,解问题聚集在一个点上干,无法盘活整盘棋,缺少全局架构师与超盘手。现在仅把自己做的最好太不够了,要关注上下游,同时识别整个价值流的薄弱环节,然后针对性地改进。今天再记录精益思想的后面3个原则。
使价值流动起来。记得有位架构师说过,客户的客户才是你的客户。这句话我理解是,要满足用户的需求,不要局限自己的上下游。在书中举了个8岁小朋友贴邮票,非常形象,先粘好所有信封,然后统一贴地址,最后一起贴邮票。很多人理解这种方式非常“高效”,其实这是非常搞笑的认识,如果一封一封地来,就省下没封信拿上拿下4次。没有实现快速的交付价值,精益的方法是基于价值流,重新定义部门,职能的作用,使他们对创造价值做出积极的贡献。在敏捷宣言中有一条快速交付可以工作的软件,其实一个道理。快速迭代交付价值,让价值以最快的速度流向客户。
依靠客户需求拉动价值流。我们设计产品给用户,还是基于用户的需求做产品,或者来改进产品。基于客户的需求快速设计生产,快速响应。不要人为设计一些产品周期,这样不利于快速交付,快速试错。
不断改善,最求尽善尽美。这条原则使我想起SQA,他们总是乐于制定各种流程。以为工作的全部是制定工作流程。本质上流程是阻碍生产效率,提高交付质量的。他们应该去在流程运行过程中,不断总结优化改进。慢慢把流程做短做到自动化工具中。我们应该将我们生产或者研发的过程与结果数据化,设计各种度量,用数据来衡量结果,辅助改进。做事情要追求极致,不断挑战自我,才能创造有价值的产品。
精益思想,Scrum,Devops这些思想与原则其实很多事相同的,在实际工作中结合这些理论,会得到非常有价值的产出。